close

陳匡民/手工葡萄酒?

2015-09-25 23:57:51 聯合報 陳匡民(葡萄酒作家)

身為農產品的葡萄酒,在整個生產釀造過程中,不知有多少工作須以手工進行,卻在近期出現讓人不知所云的「手工」葡萄酒。 圖/陳匡民提供

分享

或許是在鄉間過慣了步調緩慢的日子,偶爾進城,總不免遭遇許多新奇事物,讓人驚覺自身的思想陳舊、甚至被挑戰想法的侷限。

比方近日才耳聞的「手工」葡萄酒,就是我投身葡萄酒業20年來,首度聽聞的「新玩意兒」。一如近期許多常被冠以「手工」的其他詞彙(不管是從常見的肥皂、餅乾、卡片、巧克力,到各種規模更宏大的如婚紗、家具等),按理說,「手工」在此所暗指的,應該是有別於「機器」或「大量」生產,並想藉此區隔出這些其實是不同於自工業革命以來,以大量機器取代人力、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戶產出的時代洪流。標榜這是在21世紀的今天,刻意做出的返璞歸真選擇,因此暗藏著更珍貴、稀有,小規模且因此獨特的某種價值。

但是,在這機器可能很快會勝過人類的時代,我卻著實無法理解,被冠上「手工」一詞的葡萄酒,到底是什麼意思。這裡的手工,指的是葡萄收成是全數以人工採摘而非機器收成;是指在釀造過程中並未使用電腦控溫發酵系統等機器的力量;還是指在裝瓶、貼標等後製工序裡完全排除了機器的參與?

最令人不解的是,為什麼像葡萄酒這樣的農產品都想到要標榜「手工」?好像認定人們會天真地因為「天然」、「手工」等這些鮮有衡量和認定基準的空洞文宣,就認為一款葡萄酒的品質,會因此高於或低於另一款未做此強調和聲明的葡萄酒。

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寫過: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。」即便放眼葡萄酒,我們都能發現,許多生產出頂尖酒款的酒廠,固然都依循著相似的理念和作法(例如在種植和釀造上盡可能自然、降低人為干預),然而單只採用同樣的手段,卻不見得就能成為頂尖的生產者。

好比各地不同的環境差異,就需要在仔細觀察和思考後因地制宜。例如在A地被視為是維持高品質的手工採收,在B地卻可能反而需要以機器採收才能達到所需的高品質;也有在雨量充沛的A地,灌溉固然是能增加產量的品質大忌,但是到了乾燥少雨的B地,適度的灌溉卻是讓葡萄樹免於生死交加的唯一途徑。

是以,對我而言,單單「有機」或非有機、「手工」或非手工,從來不該是用來判斷葡萄酒品質的要件。事實上,許多最頂尖的酒廠儘管早就採用有機農法,卻很少將此作為行銷手段,倒是在高喊著以「有機」種植葡萄釀成的酒裡,不乏品質只是平淡的作品。

撇開難以理解的手工葡萄酒,我更好奇,不知道人工智慧是否會把我親手用電腦敲出來的文字,在這凡事講究「手工」的年代,也歸為「純手工」專欄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草 的頭像
    水草

    水草的有機田園探索

    水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