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六市公所出品的「斗六柑仔糖」去年迄今已送出45萬粒,吃過的都難忘,斗六茂谷柑今年熱銷,雲林縣議會預約尺寸胸徑30公分的果實,1箱10斤當禮品,但還找不到這麼大量的果農賣家。

茂谷柑的酸甘甜已成為斗六的味道,公所的柑仔糖宣傳品一炮而紅,去年選舉連其他鄉鎮候選人也青睞,當文宣品一次送6粒。

 

謝淑亞說,柑仔糖無心插柳人氣旺,帶動周邊加工產品誕生,茂谷柑麵包、茂谷柑蛋糕、美人柑果醬,文創品茂谷柑手提包、手提袋也亮相了。

斗六市今年農曆春節將洋溢濃濃茂谷柑味道,迎賓的斗六火車站大廳,公所特別找大學設計布置,公所入口也有橘色的喜羊羊,春聯、紅包袋、明信片都是茂谷柑當主角。

斗六茂谷柑節23日起一連3天在公所廣場登場,總共有100攤農產、特色廠商展售,周末每日現量20斤讓民眾免費試吃。

謝淑亞表示,茂谷柑自用、送禮、敬神都很好,有人偏愛大顆,她覺得尺寸小的更甜美,去年台大雲林分院採購斗六茂谷柑上百箱送禮,幫忙把斗六的美好滋味送到台北。

名家縱論/台灣農業轉型 觀念要先改

2015-01-25 01:46:17 聯合報 徐重仁

近年來,我國農業面臨經營困境,必須深入思考,如何提高農家子弟回鄉務農意願。

日本近期對農業轉型改革,可看出日相安倍視農業為重要產業。對外採取強力外銷策略,企圖追上世界農業大國荷蘭;對內則出現連結小農到新通路的「農業企劃公司」創新概念。

日前走訪中南部產地,看農夫栽種玉女番茄,一盒價錢比一般番茄高出六倍。新技術的升級與新改良的品種,確實可創造新價值;雖然售價高,但因產量少又兼具品質口感,反成為熱銷水果。

必須思考的是,大家都想吃好吃水果,對於價值高的水果,卻不見得願意用高價去買;一味追求低價,就易產生食安問題。當末端售價太便宜,源頭控管就容易出狀況。

再者,台灣農業要轉型,最大困難是「觀念」改變。農民必須跳脫只種不賣的方式,因此現代農夫必須具備基本行銷概念,隨時掌握時代生產脈動與消費者需求,創造生產利潤。

過去當某項作物賣得好,就會一窩蜂跟進大量種植,導致日後因作物豐收價格崩盤,最後欲哭無淚。農業行銷公司的興起,透過市場數據分析,並運用科學,把天氣、市場、區域消費習性等因素納入計算,科學化地預期半年後或數個月後的市場需求,提供農民栽種作物與數量的建議,讓農民降低耕作風險。

日本就有這樣的公司,提供農作物生產資訊協助農家栽種,並在各區域成立集配中心,方便統一收集小農作物,透過物流系統,送至恰當的市集、超市銷售,將農產品從產地到賣場做出完美結合。

該公司的經營者為一女性,出身農家,因體悟到農家會種不會賣,便設計出種植跟銷售之間的流通橋梁,讓兩端產生信賴關係,並協助老農夫規劃行銷,此創新作法在日本農業界引起關注。

另外,傳統收購農作物與配送的商業模式,也必須調整。一直以來,餐廳的蔬果魚肉都由批發商統包,批發商從產地取得農作物,再匯流給地區批發商,再由地區批發商送餐廳。由於農作物到餐桌,轉手太多層,成本墊高,農民獲利不見得能增加。

以日本農業企劃公司做法,先成立各農產地區的小型集配中心,小農把農作物送至地區集配中心,該公司再請物流公司派車收集各農區的作物,以巡迴方式收集到大型集貨中心,最後再分送至配合的通路販售。如此物流效率大幅提高,小農也不必負擔長途運輸成本。

台灣至今仍未出現十分完善的機制或模式,因此日本農業行銷公司與日本小農的改變與經驗,確實可供台灣業者、農民們思考,是否未來也能發展出一套新農業模式。

例如某大學一位博士跟我說要做有機蔬菜,需要資金六百萬元,投注於購車等設備,並規劃先讓消費者認購作物,等半年後收成才供菜給客戶。不過,此構想會有半年後能不能收成、資金能不能回收等風險,對企業來講,理想大於務實。

又如,走訪苗栗縣公館鄉農會,其總幹事跟我談到,日本「道之驛」概念,該區域有農民生產火龍果跟紅棗,農會便成立新賣場,供這些農家擺設銷售,雖然規模不大,但至少能幫到小農,只是如何把規模擴大。尤其國內農會,有區域性勢力及政治干擾等,如何打破各自成見,擴大並整合成一大區域的農會聯盟,協助小農發展,仍有多重難關。

現今台灣農家與日本一樣,面臨耕作人員年齡漸高、從事面積漸小;若有這類農業行銷公司協助收集小農作物,如此農夫收入提高,也許能成為新誘因,提高年輕人回鄉務農意願,讓台灣農業再生。

先前,我也規劃要做農產直銷據點,讓農民把作物擺放在超市內銷售,不過過程中不太順利;新農業策略,有些農民反對,不希望動腦筋想怎麼包裝、行銷。

反觀日本,農夫已從不習慣轉變成習慣,有七十幾歲的老農自己包裝、貼標籤,有些還會跑去通路觀察銷售狀況,也會刻意跟消費者對話,作為調整作物與銷售的參考。

台灣農業要轉型,必須持續跟老農溝通,且政府應鼓勵民間企業投入。日本可以,我們也當可以;只是觀念要轉型,才能找到新出路。

(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)

 

蜜棗項鍊 文創小物送驚喜

2015-02-01 03:56:36 聯合報 記者林巧璉/屏東報導

潘志民夫妻檔每年都製作蜜棗公仔耳機塞送給顧客。 記者林巧璉/攝影

分享

花點巧思,棗子也能變飾品!高樹鄉棗農潘志民除種蜜棗,也和老婆研發蜜棗文創小物,他們曾推出12生肖蜜棗玩偶耳機塞,最近還把蜜棗子做成手環、項鍊,他們笑著說,「這些都是非賣品,只送不賣,希望讓顧客感受到我們的心意。」

潘志民是農二代,多年前為照顧重病的奶奶,從外縣市回到屏東務農,他與妻子希望能在自己手中翻轉作物被賤價收購的命運。他們兩人不斷嘗試,終於種出LV級蜜棗,每顆又大又重,成了許多人必購的年節禮盒。

但最讓顧客留下深刻印象的,卻是打開禮盒見到驚喜小物—蜜棗公仔耳機塞。這些耳機塞或蜜棗公仔等人小物,都是潘太太親手製作,她說:「希望讓顧客留下印象,這些蜜棗公仔都有個可愛的臉,小朋友特別喜歡。」

潘太太的蜜棗公仔只送不賣,還有顧客訂購前,詢問的不是「今年棗子狀況怎麼樣?」而是「今年還有蜜棗公仔嗎?」讓潘太太笑得開懷。

今年她更廢物利用,將吃完的蜜棗籽鑽孔,再加上五顏六色的串珠,組合成色彩繽紛的手環、項鍊。

潘志民則拿著用蜜棗枝幹做成的小狗擺飾說:「雖然細工,我不會做,但我也開始發揮創意,這個就是我的得意作品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草 的頭像
    水草

    水草的有機田園探索

    水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