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是蘆筍王國的雲林縣土庫鎮,因不敵人工成本競爭,曾沒落20多年,農民林德明和女婿王明農以溫室有機培育,更以自家養豬場的廢水研發天然肥料,堅持自然農法,終能成功培育出有機蘆筍,自產的「大坵園蘆筍汁」原汁原味,清涼有勁,打出品牌,為土庫蘆筍找回春天。
土庫鎮農會推出農村輕旅行,林德明的有機蘆筍園是其中一個「示範景點」,品嚐清甜鮮美的鮮榨蘆筍汁,在炎熱盛夏是一大享受。老農林德明和女婿王明農,一股傻勁投入蘆筍栽植,用心研發,堅持吃健康的決心,以有機農法培育出優質蘆筍,連許多經驗老道的蘆筍農,都佩服他們的苦心。
土庫鎮農會總幹事黃萬聰說,40年前土庫蘆筍全盛時期,栽種面積達千餘公頃,是國內重要蘆筍集散地,供應各大食品工廠,由於蘆筍栽種採收全得靠人工,後來不敵中南美洲和中南半島的低廉勞工,使土庫蘆筍走進寒冬,幾乎無人栽種。
農民林德明的女婿王明農原從事養豬,成功運用循環經濟概念,把含高氮素的豬廢水,研製成適合蘆筍栽種的液態有機肥,幾年前開始實驗復育蘆筍園,不但種植成功,入秋會枯黃的蘆園,可保持全年脆綠盎然,林德明說,蘆筍採收期長,採完又長,可從清明採到10月左右,1公頃的溫室蘆筍,一天可採百餘台斤。
原本只送到菜市場賣,如今自創品牌的蘆筍汁,百分百原汁,鮮甜可口,深受各大有機商店青睞,更是大飯店料理食材首選,總幹事黃萬聰說,蘆筍因費工且產量不穩,行情每台斤約有2、3百元,最好時可賣到4、5百元,相當不錯,為維持合理產銷價格,不受量多價跌衝擊,農會尚無大量推廣的計畫,而朝精緻栽種和通路輔導來協助農民,以建立循環經濟口碑。
嘉義縣六腳鄉女青農陳秋綺,4年前回家鄉接手年邁父母耕作的4分蘆筍田,她改用網室種綠蘆筍,高品質的綠蘆筍相當搶手;「我要找回家鄉父老種蘆筍共同記憶!」她和一群返鄉青農共同打拚,希望努力找回「蘆筍王國」光榮。
五年級生陳秋綺,曾經歷過嘉義沿海綠蘆筍遍布的年代,眼看家鄉父母年老,蘆筍田不斷消失,4年前結束台中書店等工作,回鄉接手父母農田。
陳秋綺說,蘆筍是家鄉父老共同記憶,但讓她感到欣慰的並非綠蘆筍搶手,而是以新技術種蘆筍,喚起父老們過去種蘆筍「綠金時代」美好記憶;她說,種「台南三號」品種綠蘆筍耐旱不耐澇,過去露天栽種就怕颱風豪雨,如今改用網室就不擔心了。
陳秋綺種植的蘆筍,不噴農藥只施肥,自產自銷,一收成就很快被買走。她說,蘆筍田有「自毒作用」,也就是蘆筍生長時會分泌阻礙蘆筍成長的微量物質,因此種過蘆筍的土壤沒辦法再種品質良好蘆筍。不過,蘆筍是高經濟作物,他和5、6名返鄉青農一起合作,參加產銷班,希望共同找回「蘆筍王國」光榮。
台南市將軍區農會昨天舉行「蘆筍香鬆」發表會,總幹事吳明成說,收購來的蘆筍有3分之1切掉,蘆筍為高經濟價值作物,實在太可惜,以蘆筍70%、牛蒡20%、南瓜10%的原料比例,研發推出可口的蘆筍香鬆,葷素皆可食。
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農務科技士洪溶鍬說,5年前將軍農業經營專區的核心作物是紅蘿蔔,現已改為高經濟作物的蘆筍,在地蘆筍製成的蘆筍香鬆送驗合格,沒有農藥殘留。
吳明成說,農會推展蘆筍設施栽培 ,栽種面積約15公頃,產量達450公噸,產值約6000萬元,通路不成問題。
蘆筍農相當辛勞,採收期每天凌晨3、4點就上工,農會今年與農民契作2.6公頃,收成2萬多公斤,契作價格為每公斤100元,盤商收購價每公斤約90元,如果農會沒有契作,商人買的價格可能只剩50元。
吳明成認為,契作能提供蘆筍農收益,研發蘆筍香鬆等產品,強化將軍區蘆筍產業競爭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