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知名家電公司技師吳裕隆8年前退休,回歸彰化田園當農夫,先種溫室小番茄,產量穩定後,他「技術升級」增種洋香瓜,飼養三箱蜜蜂為洋香瓜授粉,也為他的溫室沒使用農藥掛保證。

夏季瓜果成熟特別快,吳裕隆自產自銷,一面和妻子採果送貨,一面找公司企業和機關團體舉辦試吃活動,積極拓展商機,雖然承擔全部盈虧,但他認為生活充實愉快。

吳裕隆表示,父母務農,他從小熟悉農事,8年前離開家電職場,從「呷人頭路」變成看天吃飯,他對小農經濟有信心,只要顧好品質,一定可以打開市場。

他從容易種植的小番茄入門,無農藥的有機栽培法很快被消費者接受,產量和收入都穩定,兩年前他以輪種的方式增種洋香瓜,也就是兩個半月種小番茄,接下來兩個月種洋西瓜,分散種植和經營的風險。

他和妻子一開始為洋香瓜人工授粉,累得要命,經農業界好友技術指導,養蜂當授粉工,每次開花期把蜂巢搬進溫室,7到10天後移出,授粉率八到九成。

「蜜蜂很敏感,沾染一點點農藥就整巢覆亡。」吳裕隆說,溫室內絕不能使用農藥,結束授粉工作的蜜蜂移到戶外,讓牠們四處收集花粉,如果釀蜜不夠吃,他和妻子會餵食白砂糖,讓三箱蜜蜂「留職帶薪」的過著安定生活。

 

癌後務農 他種無毒檸檬

劉春強樂活種無毒檸檬。
記者陳沛佑/攝影

64歲的劉春強10年前曾罹淋巴癌,他抗癌成功後,回到家鄉屏東買地種植無毒檸檬,堅持不使用無農藥、除草劑等;他說,過去自己身體不好,懂得健康的重要,盼自己的作物能帶給民眾健康。

劉春強過去從事修車業,曾罹患淋巴癌,他退休後才買了塊6分地,開始「當農夫」;他說,竹田大多種檳榔,檳榔要噴灑大量農藥,他將檳榔樹砍掉後,花了7年時間「養地」,不使用除草劑,讓土地自然代謝,他曾先種香蕉,為讓地力恢復,他改種檸檬。

劉春強說,為了健康,他以自然農法種檸檬,別人用除草劑除草,他親自推著除草機;別人用農藥,他用植物提煉的物質驅蟲,雖然比別人辛苦,「但種起來心安」。

劉春強說,他自己堅持無毒栽種檸檬,雖沒有行銷,也逐漸培養出客群,消費者口耳相傳,搶著訂購他賣的健康檸檬。

 

日前強烈寒流造成不少農損,雲林縣有農民卻因禍得福,果農張銘津以燈照方式將紅龍果延後採收,沒料到遇上強烈寒流,產量銳減一半,生長期也慢了1個月,果實重量卻因此增加1倍,幾乎跟臉一樣大,價格也翻倍上漲。

張銘津3年前投入紅龍果無毒栽培,自製營養液灌溉、不噴灑農藥,且自產自銷,已有死忠老主顧,因正常紅龍果產季在6至12月,他有感盛產時量多價跌,且口感不理想,便透過燈照方式調節產期。

張銘津去年自行架設燈泡,透過燈照方式將產期延後至今年1月採收,沒想到竟遇上強烈寒流,果實經3度低溫到30度高溫考驗,損失近半,且因寒流影響,原本58天可採收的紅龍果,足足生長90天才能採收。

原本1分地可採收2千台斤,因幾波寒流,產量只剩一半。張銘津說,他以為這下恐怕血本無歸,沒想到因日夜溫差大,反讓果肉紮實、甜度大增,原本每顆約1台斤重,因多生長1個月,每顆重量都近2台斤,大小跟人臉差不多。

張銘津說,通常2月市面上紅龍果僅少數來自山區,多數從國外進口,平地紅龍果相當罕見,批發價格從每公斤100元漲到200元,因消費者詢問度高,已有水果盤商找上門,算是寒流的意外收穫。

 

54歲造橋鄉民陳瑞宗在台北經商多年,原是農業門外漢,2年前半退返鄉,不忍老家土地荒棄,努力翻書、上課或請教農友,以「草生無毒」方式栽種火龍果,陸續取得吉園圃認證與產銷履歷,「重質不重量」致力友善土地。

陳瑞宗經商從事加工業,在台北打拚多年,有感年紀半百,漸將事業交棒下一代,2年前返回造橋老家,看著老家大片土地荒棄多年,決以產量高、病蟲害較少的高經濟作物火龍果著手,陸續興闢7分多地火龍果園。

「火龍果種活很容易,要種好很難」,陳瑞宗從商轉農,他坦言起步艱辛,「翻書學、去農改場上課或到南部請教農友等」,並接受造橋鄉農會輔導、加入竹南鎮農會火龍果產銷班,一步步領悟栽種技巧。

陳瑞宗草生無毒概念照顧果園,人工方式除草不用化肥,每排植株間隔拉寬,「一株就種一顆」,不僅通風減少蟲害,也方便田間作業,「強調品質,不求產量多」,陳瑞宗說,火龍果不噴藥,套袋保護防止果蠅,每年6月中旬採收,一年收成十三、十四批,甜度可達18度。

9月起陳瑞宗將在火龍果園架起燈光,提高日照時間與溫度,「每90公分就點亮一盞燈泡」,雖然額外電費支出高昂,每月多了三、四萬元,卻能拉長產期至12月,他期許努力精進,留在造橋永續深耕。54歲造橋鄉民陳瑞宗在台北經商多年,原是農業門外漢,2年前半退返鄉,不忍老家土地荒棄,努力翻書、上課或請教農友,以「草生無毒」方式栽種火龍果,陸續取得吉園圃認證與產銷履歷,「重質不重量」致力友善土地。

陳瑞宗經商從事加工業,在台北打拚多年,有感年紀半百,漸將事業交棒下一代,2年前返回造橋老家,看著老家大片土地荒棄多年,決以產量高、病蟲害較少的高經濟作物火龍果著手,陸續興闢7分多地火龍果園。

「火龍果種活很容易,要種好很難」,陳瑞宗從商轉農,他坦言起步艱辛,「翻書學、去農改場上課或到南部請教農友等」,並接受造橋鄉農會輔導、加入竹南鎮農會火龍果產銷班,一步步領悟栽種技巧。

陳瑞宗草生無毒概念照顧果園,人工方式除草不用化肥,每排植株間隔拉寬,「一株就種一顆」,不僅通風減少蟲害,也方便田間作業,「強調品質,不求產量多」,陳瑞宗說,火龍果不噴藥,套袋保護防止果蠅,每年6月中旬採收,一年收成十三、十四批,甜度可達18度。

9月起陳瑞宗將在火龍果園架起燈光,提高日照時間與溫度,「每90公分就點亮一盞燈泡」,雖然額外電費支出高昂,每月多了三、四萬元,卻能拉長產期至12月,他期許努力精進,留在造橋永續深耕。54歲造橋鄉民陳瑞宗在台北經商多年,原是農業門外漢,2年前半退返鄉,不忍老家土地荒棄,努力翻書、上課或請教農友,以「草生無毒」方式栽種火龍果,陸續取得吉園圃認證與產銷履歷,「重質不重量」致力友善土地。

陳瑞宗經商從事加工業,在台北打拚多年,有感年紀半百,漸將事業交棒下一代,2年前返回造橋老家,看著老家大片土地荒棄多年,決以產量高、病蟲害較少的高經濟作物火龍果著手,陸續興闢7分多地火龍果園。

「火龍果種活很容易,要種好很難」,陳瑞宗從商轉農,他坦言起步艱辛,「翻書學、去農改場上課或到南部請教農友等」,並接受造橋鄉農會輔導、加入竹南鎮農會火龍果產銷班,一步步領悟栽種技巧。

陳瑞宗草生無毒概念照顧果園,人工方式除草不用化肥,每排植株間隔拉寬,「一株就種一顆」,不僅通風減少蟲害,也方便田間作業,「強調品質,不求產量多」,陳瑞宗說,火龍果不噴藥,套袋保護防止果蠅,每年6月中旬採收,一年收成十三、十四批,甜度可達18度。

9月起陳瑞宗將在火龍果園架起燈光,提高日照時間與溫度,「每90公分就點亮一盞燈泡」,雖然額外電費支出高昂,每月多了三、四萬元,卻能拉長產期至12月,他期許努力精進,留在造橋永續深耕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