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沒想到寒冷的泥土裡竟有溫暖!」土庫鎮埤腳國小學生栽植無毒米,粒粒結實飽滿,這群「樂活小農」今帶著80包親手栽種收成的白米,贈給雲林家扶中心,分享安心健康的米香。

校長張祐盛說,在校旁租了一分半地,推動無毒米教學,讓孩子體驗食安,在農會四健會輔導下,從整地、放水、插秧、除蟲、施肥、收割、曬乾脫殼、到白米套袋包裝,遵循有機施做每年都獲得「教育部轉型優質課程評鑑」肯定

 

 

 

 

張祐盛說,學習與環境共存是最好的生命教育,回想三年前孩子初下田,大家都喊怕叫冷,如今個個都是經驗老道的「樂活小農」,更懂得 環境共生的意義,如今贈米是為讓孩子知所回饋,用愛友善大地和人們。

14位「樂活小農」中的陳珮毓說,當初冒寒插秧,後來又是頂著大太陽除草,滿身泥土還有一直流不停的汗水真想放棄,感謝師長的鼓勵帶頭陪著一起耕耘,一路走來發現大家都變黑了,有陽光滋潤又更健康,更讓大家感到光榮的是「我們種的米比爸爸種的好吃」。

今天也現場烹煮,家扶中心米香四溢,受扶家長品嚐,一口一口,受扶戶57歲黃榮元阿公邊吃邊誇讚,直說吃了五十幾年的米,沒吃過這麼甘美香味,還有濃濃的幸福滋味,比出手勢說「埤腳無毒米有夠讚」。雲林家扶主任廖志文代表感謝小農溫暖分享。

土庫鎮埤腳國小學生栽植無毒米,今帶著80包親手栽種收成的白米,贈給雲林家扶中心,分享安心健康的米香。記者蔡維斌/攝影

分享

土庫鎮埤腳國小學生栽植無毒米,今帶著80包親手栽種收成的白米,贈給雲林家扶中心受扶戶,分享安心健康的米香。記者蔡維斌/攝影

 

新化有機鴨間稻 寓教於田邊樂

2015-04-02 07:56:47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/新化報導

與自然共存 從小就扎根新化區正新國小試辦「鴨間稻」有機農田,學生下課就往田裡跑,看看可愛的小鴨工作。 記者吳淑玲/攝影

分享

新化區正新國小與農會合辦「鴨間稻」示範田,在稻田放養60隻鴨子,以有機概念種植水稻,小鴨可愛的模樣,讓學生下課就想衝到田裡看小鴨「工作」;校長嚴詠智說,不只是推廣有機農業,也是生命教育,將在收成時舉辦「豐收音樂會」,共享「刈稻飯」。

「鴨間稻」是到後壁無米樂取經,把鴨子養在稻田裡,鴨子會吃田裡的害蟲,也會吃農民最頭痛的福壽螺;嚴詠智說,鴨子划水會把田裡的水弄混濁,雜草會比較少,且鴨子的糞便也是良好的肥料,鴨子游來游去還會刺激稻子往下扎根,讓稻子長得比較壯實。

「鴨間稻」就在正新國小側門,60隻小鴨先由學生認養帶回家照顧兩周後,再飼養田間。學生林鈺喬下課時間就到田邊探望小鴨子,他說,小鴨很可愛,還會除草吃害蟲,稻子不用農藥,大家就可以吃到健康的無毒米。

嚴詠智表示,鴨間稻實驗田希望讓學童了解農夫的辛勞,守護農田及土地,也強調無毒有機環保的新概念;並透過養鴨的過程,讓學童尊重生命。校方決定在稻米收成時舉辦「豐收音樂會」,邀請嚴詠智弟弟也是金曲歌王嚴詠能與學生同樂,並比照如早年農村時代在收成後準備的「刈稻飯」,慰勞大家的辛勞。

捨棄裙子 「農婦老師」帶學生種田去

2015-06-12 08:17:28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/通霄報導

城中國小教師康以琳樂於帶學生下田耕種,成為學生口中的「農婦老師」。 記者黃茹婷/攝影

分享

苗栗縣通霄鎮城中國小推動食農教育,全校66名學生都成了會耕田、種菜的小農夫,帶領學生享受田園樂的教師康以琳,跟著學生從零學起,也是學生口中的「農婦老師」。

37歲的康以琳是通霄人,從小沒機會接觸農務,原本對鄉村生活很陌生,她說,15年前剛踏入校園時,許多學生對農事很熟,種田、翻土樣樣行,但現在許多學生住在農村卻不諳農事,有一次上課提到「稻穗」,還有學生舉手發問「稻穗長什麼樣子?」

她表示,當時是稻穗飽滿的季節,學生應該天天都有機會看到,也才發現農村學生的生活開始都會化,比起農作物、稻田景色,學生對3C產品、電動玩具更熟悉。

為燃起學生對農村的熱情,她推動食農教育,讓學生透過耕種認識食材、土地,因此承租學校附近約三分大小的空地,與學生合力栽種稻米、蔬果等作物。

第一次下田時,她和學生一樣茫然,翻土、挖溝只能跟隨老農夫的指示,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細嫩雙手不斷起泡脫皮,白皙皮膚也漸漸曬黑。康以琳說,當農婦老師不但耗費體力,連喜愛的裙子都要捨棄,必須穿褲裝才方便下田,雖然又累又辛苦,但身為老師,要以身作則,不能半途而廢。

5年來,康以琳發現學生逐漸改變,也懂得將知識結合生活,例如為搬運田底石塊,學生會活用自然課「槓桿原理」,看到土地酸化現象也會舉一反三想起「酸鹼度」變化。

學生收成的農產全數做為午餐食材,學生更懂得「健康飲食」中所需要花費的心力。康以琳說,相信友善土地的觀念會成為學生一輩子的珍寶。

 

 營養午餐加菜靠自己!新竹縣六家國小去年底開始採用魚菜共生系統,以及食物森林概念,學生化身小農夫,親自餵魚、照料作物,經過一個半月耕耘,昨天學童收成,也同步學習食農教育、資源循環利用的觀念。芥菜、萵苣、菊苣、紅鳳菜、蔥、甘藷、空心菜、西洋芹、羅勒等作物,不是出現在農場,卻是在校園內,竹北市六家國小,去年底在環保局、梧桐基金會、新竹縣環保愛地球推廣協會等單位協助下,利用廚餘回收作為液肥,種植作物。六家國小校長何明星表示,魚菜共生系統可透過蔬菜循環過濾水的雜質、而魚的排泄物又可作為肥料。另外縣內近日大力推動垃圾減量,環保局長黃士漢也說,營養午餐回收的廚餘又可作為液肥,為作物增加養分,也達到降低垃圾量的目的。梧桐基金會在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推動食物森林的概念,也將食物森林帶到學校中,每逢下課時間,學生都會至班級植物區討論作物生長狀況,還有魚的活動情形,也實際培育、澆水等,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。何明星說,六家國小重視學生均衡發展,這些蔬菜作物也預計為校內拔河隊加菜,補充營養。新竹縣政府教育處長陳明超指出,魚菜共生及食物森林推廣,也是食農教育的一環,可以讓學生同步認知食物不是自己出現在餐桌,甚至運送如何減碳等,希望能將低碳蔬食、生態綠化、資源循環等觀念,深植學生心中,未來也預計將六家的經驗複製到其他學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草 的頭像
    水草

    水草的有機田園探索

    水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