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水銓說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農耕,種芹菜管的技術恐失傳。
記者張進安/攝影

廚房不可缺少的香料食材—芹菜,是種兼具營養及身體保健作用的蔬菜,冬季是盛產季節,屏東新園鄉烏龍一帶種植「芹菜管」,相當有名,成為新園驕傲。

芹菜富含高纖維,可幫助消化,且維生素含量高,還有鐵、鈣、鉀元素,新園地區因擁有合適的氣候和土質,種出的芹菜管較其他地區清脆、肥嫩,香氣十足。

曾以改善種芹菜無法連作問題,獲得神農獎肯定的農民郭水銓,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「芹菜史」。

他表示,新園曾是全台芹菜重要產地,最高當地種植面積超過百公頃,現在不到20公頃。芹菜通常分為細梗及粗梗,細梗為配菜調味,粗梗莖較粗,可直接炒煮,味道鮮美,俗稱為「芹菜管」。外觀顏色稍綠,價格也較高,目前行口價每斤為60至70元,但口感與嫩度勝過一般芹菜,供不應求。

他說,新園向以「芹菜管」聞名全台,每年6月播種,約60至70天採收,生產期可到隔年3、4月間。為了把握芹菜採收的黃金時間,農民們清晨3點就到菜園。趁著露水籠罩採收的芹菜管,不易老化也最清脆新鮮。加上芹菜管的最佳賞味期只有4、5天,因此從採收、清洗到冷藏必須一氣呵成。

採收芹菜管相當耗體力,今年71歲的郭水銓已無力負擔,種植面積也從原本的數公頃,到現在僅餘2分地。他表示,年輕時靠芹菜養活一家人,但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農耕工作,以後種芹菜管的技術恐將失傳。
新園特產 芹菜管栽培技術憂失傳

  • 2013-12-18 01:2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郭韋綺/屏東報導】
 新園鄉烏龍「芹菜管」因改變耕土深度突破無法連作限制,以品質清脆新鮮而遠近馳名,發明這項技術是現年71歲農民郭水銓(見右圖,郭韋綺攝),但他近來表示,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農耕工作,憂心技術失傳讓新園特產出現斷層。

 新園鄉烏龍「芹菜管」因改變耕土深度突破無法連作限制,以品質清脆新鮮而遠近馳名,發明這項技術是現年71歲農民郭水銓(見右圖,郭韋綺攝),但他近來表示,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農耕工作,憂心技術失傳讓新園特產出現斷層。

     新園鄉烏龍「芹菜管」因改變耕土深度突破無法連作限制,以品質清脆新鮮而遠近馳名,發明這項技術是現年71歲農民郭水銓(見右圖,郭韋綺攝),但他近來表示,現在年輕人不願從事農耕工作,憂心技術失傳讓新園特產出現斷層。

     郭水銓指出,由於同塊地栽種芹菜會有管孔發黑、俗稱「死心」現象,使品質大受影響,因此須在不同田區輪流種植,有時得間隔3、4年,產量大受影響。

     他日以繼夜研究找出芹菜特殊習性,發現原來芹菜管莖部分泌物會影響土壤,只要利用耕土深度不同就能克服輪作缺點,還以這項技術獲得神農獎。

     新園也成為全台芹菜管重要產地,冬、春兩季盛產期約可收成5個月,因口感與嫩度勝過一般芹菜,行口價每斤6、70元,價格高昂,當地最高種植面積100多公頃,如今萎縮剩下不到20公頃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草 的頭像
    水草

    水草的有機田園探索

    水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