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就懷疑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和立冬,其實是某種暗示或預告;老祖宗給節氣如此命名,用意在於提醒人們,季節即將轉換,在這天地陰陽之氣微妙變化的時節,咱們應當未雨綢繆,順應著大自然的節奏,身心做好準備,迎接新的一季。

就拿秋天來說,可別看月曆上寫著立秋,就急急忙忙地收起夏衣,拿出秋褲。長夏漫漫,天還熱著,慢慢來,等到陽曆8月23日前後,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五十度時,處暑節氣來臨,夏季方至盡頭。

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四個節氣,「處」這個字本就有終止、躲藏的意思,處暑意即「暑氣至此而止」,所以民間有「處暑寒來」的說法。話雖如此,台灣地處亞熱帶,處暑過後,「秋老虎」仍不時肆虐。晴朗的日子裡,白天豔陽高照,陽光容或不若前陣子三伏日時那麼毒辣,但日正當中時依舊炙人,這讓我想起另一句諺語──「處暑十八盆」,意謂處暑後還會有十八個因炎熱流汗而須沐浴的日子。

然而,不知從哪一天起,早晨起床常覺得喉頭比較乾;下午走在馬路上,看到自己和行人的影子都拖長了;夜裡在書房讀書,不必開冷氣,清風穿過敞開的落地窗拂來,竟感到有點涼。凡此種種有關濕度、陽光的角度和溫度的變化,都是秋天的音信,秋天終究來了。

是時候了,該開始預防秋燥。按照中醫說法,處暑之後大地陽氣逐漸收斂,陰氣慢慢滋生,人體內的陰陽盛衰亦隨之轉換,較易感到疲勞,這時適合吃點潤肺又清心安神的食品。聽家族世居北京的朋友說,老北京處暑時興吃百合鴨;家父祖籍江蘇,先母生於高雄,是南部人,我家沒這食俗,處暑,我們拿百合煮銀耳。

這一天,我專程到老街的南北貨老店買了銀耳,再上菜場向相熟的菜販購來鮮百合,經過旁邊的巷子,瞧見有位大嬸擺了小攤,只賣新鮮蓮子,說來自親戚的蓮田。看那蓮子顆顆飽滿,顏色不太白,象牙色帶點黃,應是未用藥水漂白過的天然色澤,就順手也買了一袋。這三樣合起來燉軟了,再加點冰糖,便是再簡單不過的時令養生甜品。

我從小愛喝銀耳湯,喜歡把銀耳熬得久一點,讓膠質都給熬進湯裡,這樣的銀耳湯質地柔軟滑潤,口感濃稠而不凝滯,我每每喝得欲罷不能。還記得父親看我如此愛喝銀耳湯,常笑著對母親說:「老三這口味真像老太太,就愛軟的爛的。」如今,父親已仙逝,當年的小丫頭也已到了人生的秋天,是中年人了,口味呢,照舊「老太太」,銀耳仍非得燉軟爛了才入口。

秋季,正是吃銀耳的季節。銀耳性平、味甘、無毒,中醫相信它有滋陰潤肺、養胃生津、益氣安神之效,還可以活血、補腦、強心。秋燥時分偶有乾咳現象,多吃一點銀耳能夠幫助止咳,加上百合,預防秋燥的功效更強。

這裡說的百合當然非指嬌美的花朵,而是可食的鱗莖。百合性平,味道甘中微帶苦,有潤肺止咳、清熱安神的功效,一年四季都可以吃,特別是天氣從偏潮濕轉為乾燥的初秋。

至於蓮子,根據中醫說法,有清心火、除煩熱、安神的作用;西方營養學家則證實,蓮子含有的醣類有助於腦細胞吸收色胺酸,和維生素B群及鎂共同作用,也有助眠功用。夏秋之交,容易焦慮、睡不好覺的人,不妨吃點蓮子。

微涼的夜裡,爐上燉著銀耳百合蓮子湯,燉了好一會兒,銀耳已爛,蓮子也鬆化了。我嘗了一口,還可以甜一點,於是多加兩匙冰糖,攪拌兩下再熄火。待涼了以後,就要分裝成小包冷凍起來,方便隨時拿來解饞。這一鍋早秋的養生湯,將伴我清心過處暑,淡定迎金秋,今年的,還有人生的秋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草 的頭像
    水草

    水草的有機田園探索

    水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