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仍沿用古早製鹽法,並辦體驗活動,遊客品嘗後灣鹽鹵製成豆腐,讚不絕口。 圖 /楊美雲提供 |
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是個只有數百人的小漁村,他們善用天然的地勢,沿襲古法製作天然海鹽,透過臉書行銷和遊客實際體驗,逐漸打開知名度,吃到「後灣海鹽」的美味都大為驚豔,這款古早味也成了小漁村的時尚名產。
「呷天然ㄟ鹽,尚好。」去年食安問題連環爆,天然食材備受歡迎,後灣海鹽的詢問度也越來越高,幕後推手是一群熱愛鄉土的在地人,他們用「口碑行銷」手法,讓後灣海鹽重現江湖。
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說,後灣村日照充足、降雨少,珊瑚礁海岸形成的礁岩穴,成了天然的曬鹽池;拍擊礁岸的海水留在咕咾石的孔隙中,日曬多日後,海水的鹽濃度大增,形成鹽鹵,乾了就成為結晶鹽(粗鹽);居民取出撒在屋前廣場曝曬,間歇翻動幾次,就成了調味上品。
她說,人工鹽問市後,傳統海鹽價格沒競爭力,半世紀前逐漸沒落,這項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差點走入歷史,她遊說居民重拾古法製鹽,不僅老一輩居民興致盎然,年輕人也跟著學,人們在鹽田掃鹽的畫面在後灣重現。
楊美雲把去年食安危機化為宣導天然食材的轉機,她藉臉書推銷後灣海鹽,並開辦製鹽體驗活動,讓海鹽入口微甘的天然美味感動遊客,用鹽鹵取代石灰製成的豆腐,細緻口感也驚豔食客的味蕾,獲得熱烈回響。
苗栗的「豆腐達人」張志中,從臉書認識楊美雲,他試過台灣西部多處鹽鹵,嘗了一口後灣鹽鹵做的豆腐,驚訝地說:「後灣鹽鹵,堪稱台灣第一」。
楊美雲說,一般鹽鹵成形通常要逾月,後灣因日照足及落山風,只要三天,條件得天獨厚,加上水質無汙染,做出來的豆腐,滋味讓人難忘。
「沒想到我做天然海鹽這麼搶手。」前年又開始製鹽的吳阿嬤說,最近親友爭相向她要海鹽,她很開心大家吃得健康。
留言列表